一、抱團發展,打造產區概念,走“低度濃香”的差異化發展之路
縱觀全國白酒行業發展,越來越注重產區概念,以川酒為代表的”長江名酒生態產區“、以貴州茅臺為代表的”赤水河谷名酒帶“、以蘇酒、皖酒為龍頭的”江淮名酒帶“,無一不是在的支持下,由協會、行業領頭羊牽頭,抱團發展,集中取暖。
魯酒產區的形成離不開當地的的大力支持和行業、大眾的媒介傳播,同樣離不開產區內市場化成熟的頭部企業,也需要產區內眾多企業的集中發聲,只有聚焦優勢兵力,才能讓行業改變對魯酒的認識,讓大眾傾聽魯酒的聲音。
堅持做好具有魯酒產區特色的”低度濃香“白酒,做主流品類中的亞品類,而不是花大代價、長時間培育如”芝麻香、泉香、儒雅香“等新的主流品類。
二、深挖產區文化特點,樹立魯酒品牌高度,突破價格“天花板”
在宏觀政策倡導文化自信和人民物質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而轉向精神需求和文化需求的雙重推動下,本就是中國傳統文化重要載體的白酒行業正日益向品牌、文化概念集中。
“文化”正成為白酒下一塊商業紅利和品牌競爭高地,所以諸多白酒企業也紛紛布局文化領域,不僅開展了各具特色的博物館,還進行了多元的文化交流,包括冠名文創類節目、進行文化推廣活動、跨界IP式營銷等。
山東作為儒家文化的發源地,魯酒企業具有先天的文化高度優勢,應在酒文化體驗、傳統文化傳播、名人名物IP聯名、文化產品文創,以及文化活動創建等方面深挖資源,利用”文化酒概念“,突破價格天花板,打造特的高端酒新模式。
三、改變經營思維,迎合社會潮流,創造流行趨勢
隨著80、90后成為白酒消費的主要群體,中國白酒市場正發生結構性改變,趨向于低度化、年輕化、時尚化的方向發展。
山東酒企在上一次的市場變革中已經落后于全國一線品牌白酒企業,如果再用傳統的老思維跟著正常的行業發展步伐一步一步的走,勢必導致在發展階段上一直落后于其他企業。為擺脫落后局面,走在行業發展前列,必須改變經營思維,跨過落后的路徑,迎合下一波行業發展潮流,創造消費者需求和欲望。堅持塑造”低度濃香“產區化概念,將低度濃香概念融合到發展趨勢中,引導消費者需求。
同時運用互聯網思維和社群營銷模式,在包裝設計、產品宣傳以及銷售服務等方面創造特色。企業適應消費者轉變,從單純產品的功能性、實用性訴求到打造產品的時尚、潮流屬性,主動講述品牌背后的故事,吸引消費者的參與關注,提升品牌高度。
四、尋求外腦輔助,引進行業人才,打破固步自封
酒業市場環境、行業格局、消費群體正隨時代發生巨大變化,未來的酒企將迎來新一輪的淘汰潮,強者諸如茅臺、五糧液坐擁全國,弱者就像山東大部分酒企退守區域。
酒水咨詢公司是提供市場經營思路、方法、方案的專業機構,同時又是對市場和行業發展有深度研究的專業團隊,通過深刻研究企業經營和市場,拿出自己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工具來協助酒企更好的做好經營和管理的。
山東企業在變革過程中應充分借助外腦的”了解怎么回事、知道什么原因、清楚如何改變、達到怎樣結果“的全程貼身服務,同時通過引進外部先進管理和經營人才,加強內部執行力打造,改變原有”大鍋飯“的團隊管理模式。從內部強化競爭力,從外部吸收新思想,改變現有大環境下的不利競爭局面。
該二維碼7天內(前)有效,重新進入將更新